-注册-
查看: 16830|回复: 64

浅谈索尼mdr-尊龙凯时人生就博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4-12-19 18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|
本帖最后由 深夏映冬 于 2024-12-19 19:38 编辑

目录
一、初步印象
二、z1r声音特点(优缺点/换线差异)
三、z1r常见问题答疑/怎么解读z1r
四、怎么驱动z1r
五、总结




一、初步印象

我多次在线下短暂听过z1r,同台对比z7m2。
我下的结论很奇怪:z1r是高级黑色家电。
三频走向高频暗,兼顾密度和厚度。耳机风格现代中带有传统。

二、z1r声音特点


(基于换过耳罩和换线)

偏横向声场,声场边界感明显,高频暗,混响较明显且声音流速较快;
根据不同系统搭配,也有声场侧重于纵向的风格。
同样不突出和声,和声要比adx3000结象好,细节多。
影视原声恰如其分正确(z7m2同理),电子尚可。
西方古典乐,管乐缺乏高频通透感差点意思,
“由于mod,减少低频混响。”(机主这么坚称)
听通俗音乐影响不大,听弦乐不对味。钢琴扎实但不通透。
日本雅乐没adx5000的笙“孤寂”,z1r“低频震撼”,
琵琶的拨弦质感不错,……这让我怎么说呢,“心有猛虎,轻嗅蔷薇”?


1、优点

(1)纯净、漆黑的背景。
(2)微动态好。
(3)人声乃至整体有“特殊的包围感”。如果说是爵士耳机我是认可的。
(4)把录音室演绎成现场。如果你的驱动偏横向声场,
是类似于分离度更好的劲浪;偏纵向声场,类似于t5p二代/极致银牌的目的。
(5)空气感.

2、缺点

(1)油滑导致声音不自然。
(2)原线声音软,分离度差。限制两端、解析、微动态发挥。
(3)设计问题导致三频衔接不流畅。
“sony这个头戴系列追求 70mm单元,平面波的低频,
所以和中高频的自然衔接没有处理好,
特别是z7低频能量感太重,很脱节,z1r虽然改善,但是一体感还是没做好,
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听分频音响,而不是一个单元。”
(4)热情又内敛的矛盾。迎合市场选择融入美系的热情,但骨子里日系耳机的内敛。
(5)人声寡淡。在“特殊的包围感”味道太少了。

3、可能是有争议的地方

(1)3.5mm单端线下潜深,4.4mm平衡线没低频下潜
(2)西方古典乐,钢琴和弦乐,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。
“播放大编制时让我有一种山雨欲来,暗流涌动的感觉,”
(3)低频下潜,有说做得好,有说做得不好。
理性和感性,我相信索尼能做好低频下潜,且封闭式天生更容易做低频下潜。
泛音。有说做得好,有说做得不好。

4、第三方耳机线声音差异

厂线卡达斯金参考4芯xlr,金参考人声味道不多,
有动圈的毛茸茸特点,削了高频量感;
另一条是diy线 凌霄-云图单晶铜4芯xlr。云图削了中频的厚度,高频更突出。





三、z1r常见问题答疑/怎么解读z1r


(一)z1r常见问题答疑


1、声音塑料感

系统搭配和录音问题,可能导致
“z7m2低频是毛茸茸的圈味,中频和高频听感塑料。”
也就是“录音质量不好的 薄、齿音明显,
录音质量好的 人声难得的柔和且有肉质感。”

2、为什么设计成“赵女士”

我以为为了自然度问题,不得以向外凸出一块,
塑造空间感和氛围感。
“有种幽暗深邃的情境,晚上关灯之后用
z1r听音乐有时如同站在阴暗广袤的荒原一般,
幽深的氛围感营造非常出色。”

3、索尼堕落了吗?

两层复合的“伪装”乍一听是美系的动次打次,
听的时间久点能咂摸出日本的内敛——外柔内刚。
加低频是业界应对当下通俗音乐一个不巧妙的手段。
加低频比较恰当的hd800s,加不好的t1三代在中低端系统恶评如潮。
同样的,z1r混响过多、能量感淤积等问题明显。
随着发烧友折腾深入,t1三代口碑有所回暖。z1r慢慢来吧,

4、人声无聊

烧友改过耳罩,换过线。我到手又换线对比。结论是应需要系统补味。


(二)怎么解读z1r


1、z1r是索尼久违的旗舰级耳机,有着不动声色一面
“听着蛮高清,实际上已经将大单元的一些超强能力藏起了一部分”

2、高级黑色家电。不强调自身的。各家电视的色彩各有千秋,
但是我们看电视看的是内容,不是电视本身。

无独有偶,有烧友评价z1r注重空气感的过程,“没有刺激感的沉浸式”的追求:


”z1r似乎有意让人忽视它声场、解析等方面的素质,
而将重点放在‘展现声音从发出时开始直至传入耳中这一美妙过程’。
正如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的宣传材料所说“细腻音乐氛围是指在播放音乐时体验到的空间感”,
z1r这种“重感受、轻素质”的特殊调音策略使得它的声音的确独一份,
这也导致它的评价两极分化比较严重……
z1r所展现出的理念更加看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,
它把这个过程给人的感受当做营造体验感的关键。”





3、缺乏配套

mdr-r10是r10音响系统的一部分,r10系统包括cd机,
功放,音箱等。q010/sa5000系列是配合sacd的,
到了z1r这里,hi-res是“流媒体”,一堆小尾巴,
播放器标榜“hi-res”标准,你说怎么办。
索尼自己的配套,电磁炉和索6万不足以推z1r。





四、怎么驱动z1r


1、高频延伸、能量感

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——高频的延伸,声音整体厚度打薄。
(不止是低频而是整体设计)导致能量感淤积。

2、耳机系统或应活泼灵动

由于z1r原线呆板的特点,建议换线。

音源、放大应用流畅性好的。



3、耳机系统的两种搭配思路

耳放选择:

烧友们林林总总觉得,响磬ha-1,力士p750u,spl phonitor x,
湖人us5pro,精音a1000,mass-kobo 394;
ud701,拜亚a1,cma600i等等推得还可以。


第一种思路数播、sacd系统。hi-res。
数播搭配密度扎实(切记不好太厚)的现代风格耳放,
三频走向适当往中上盘倾斜。解析是犀利风格;说人话是,z1r不同与adx5000,
可以考虑热情洋溢的美系器材。切记音源和耳放厚上加厚或薄上加薄。



若喜欢紧凑硬朗风格,参考耳机是爱产黑盒/罗产hd600/hd650。如往宽松搭配,
参考耳机飞利浦x3。以上两种系统色彩不多,靠耳机本身。

第二种传统cdp,那么风格内敛、中低频少的老派器材。两端浓郁醇厚、
中频清丽——说人话,两端结象糊一点,保人声的清晰度。

4、换线

整个系统的线材至少一样要活泼灵动。不易用高频亮的线材解决。

5、推力适中、控制力好的耳放

推过了结像太近,推力不够声场边界会缩。
根据两位发烧友搭配,纯铜线或者镀银线等混银线,不要纯银线。
有不少于三档增益的耳放。


五、总结

adx5000的矛盾“欧洲还是日本“,z1r的矛盾”美国还是日本“。
z1r目前没有完美或接近完美的搭配方案,所以我折腾过程中饱受困扰,
没有思路。尽一点微薄的梳理过程,交给别人折腾吧。

擅长音乐类型:影视原声,电子,流行,摇滚,爵士





附录一、发烧友评价z1r


1、牵引感,而非推动感,不费老劲。宽松,微动态极好,
声音如风吹帘动,涟漪般张开。
轻盈、跃动。低频力度保守,似k500 ~ k701时期的akg。
低频点状出发后迅速化成团状音云,
形成很好地烘托感,很老派的处理,又让人想起hd600。
低频铺陈和量感都极有分寸。



2、恰似印象派的画作,细看都是纷繁的笔触,
但后退几步审视,就会看到整体仍然有序,
对细部的处理更像是分解现实——在莫奈的笔下被分解的是光色,
z1r这里则是空气的扰动。
再后退几步,z1r的画面感则更令人信服,框架庞大而包容深厚,
既能填充出小空间的包围感,又能释放排山倒海
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印象化的但色彩和气质都并不类似,
核心应该更接近浪漫主义。
印象化部分是因为素质还不够极致,就是细部刻画得偏草率。



3、z1r下的鋼琴是非常有趣的詮釋
並且對於共鳴好的男歌手,z1r能帶來討喜的染色



4、找中档推力的耳放, 可以看机器有没有低中高三档增益
(然后z1r一般用中档增益), 或者32欧下的功率在1w左右.
(电磁炉的参数就很标准, 但电磁炉是真的不行。
完全推不开声场, 调音太糊).
所以说换线煲机的优先级要高于在万元或以下价位找个合适耳放,
因为事实上很难找到. 就算索六万, 推力还更小, 声场也是不能完全打开的.
真正要推开z1r需要的是高增益下失真仍然极低
(不仅仅是总谐波失真, 瞬态失真更重要) 的耳放, 这种耳放没有便宜的.



附录二、参考资料

1、《从地狱到天堂——sony mdr-z1r的聆听感受》
2、《谈谈几个万元级低阻耳机——tribute 7、z1r、master1、gs2000e》
3、《开帖谈谈我眼中的mdr-z1r(兼谈电磁炉)》
4、《四支封闭大耳:z1r,ap2000ti,t5p和mhp1000 》


5、耳罩调音的重要作用
《借到了z1r,先挖个坑》
《关于800s和和z1r声场、低频的一点看法》
《聊一下mdr-z1r折腾换罩换线》


6、 《终有一天会与你相遇——小评sony mdr-z1r旗舰级高保真耳机》

7、《20只旗舰耳机的简评(已完结)(更新sony mdr-z1r & focal elear)》

8、老烧烧文学
《我觉得z1r你们要剁就剁吧》
《钢琴王,和印象与元素的耳机—— mdr-z1r 对 se-master1 终章,附zh1es 零售版听感》

9、《索六万搭配z1r听感》

我们听的不是一个索六万……

10、索尼设计师谈z1r
https://www.sony.jp/headphone/special/park/products_m1/tech9.htm




mdr-z1r 盒子开关.jpg
发表于 2024-12-19 19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hhhhhhhhh
发表于 2024-12-19 19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佬牛逼牛逼牛牛逼捏 image_emoticon6899.png
发表于 2024-12-19 19:26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请问金宝线配z1r如何。还有就是想问下飞傲m17这种大力国砖能推个声音比同声音风格旗舰耳塞强的程度吗?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12-19 19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f.t 发表于 2024-12-19 19:26
请问金宝线配z1r如何。还有就是想问下飞傲m17这种大力国砖能推个声音比同声音风格旗舰耳塞强的程度吗?

没听过金宝线下mdr-z1r。iem的z1r不了解。我的建议您试试看。
发表于 2024-12-19 19:5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还是期待z7系列换代至少外观出街比z1r顺眼多了,z7m3外观沿用小改,声音稳步提升就很满意了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12-19 20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123egg 发表于 2024-12-19 19:55
我还是期待z7系列换代至少外观出街比z1r顺眼多了,z7m3外观沿用小改,声音稳步提升就很满意了

难。动圈技术停滞,z7m2在次旗舰也算素质不错的,后续型号再升级摸到z1r素质的边儿,旗舰怎么卖?除非是动圈未来低价量产超旗舰水平,索尼才可能大升级z系列素质。
发表于 2024-12-19 20:2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z1r想要给你的是,大概可以想象,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,解开领带,手捧加冰威士忌,走进书房,放个小野丽莎的碟片,靠在单人真皮沙发上,拿起放在一边的乌漆嘛黑的z1r,一脸陶醉的闭上眼睛,露出欣慰的放松的笑容。
发表于 2024-12-19 20:2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哥牛逼
发表于 2024-12-19 20:2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收藏学习
 楼主| 发表于 2024-12-19 20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耳机俱乐部小黑 发表于 2024-12-19 20:20
大z1r想要给你的是,大概可以想象,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,解开领带,手捧加冰威士忌,走进书房,放个小野丽 ...

比喻很有意思。
发表于 2024-12-19 20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到的这些耳放里面感觉没啥能推得好这耳机的
发表于 2024-12-19 21:03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f.t 发表于 2024-12-19 19:26
请问金宝线配z1r如何。还有就是想问下飞傲m17这种大力国砖能推个声音比同声音风格旗舰耳塞强的程度吗?

金宝线密度更高,声音更扎实
发表于 2024-12-19 21:3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帖留名=垂名青史
发表于 2024-12-19 21:3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比较有兴趣传说中的e1r推z1r
发表于 2024-12-19 21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kimber 為 sony 監製的線主要效用在調味提升樂感,兩端延伸和結像都有壓抑控制,讓聲音變得更立體但易控制,減低了極端音效的情況……

換句話說,就是讓它變得好聽……

kimber 自家的 axios 的話,銀銅或銅那條音效質素雖然沒有銀那條高,但在系統配合上比較易處理……

原線調音有一定完成度,但多少限制了質素發揮,也不好控制……
发表于 2024-12-19 21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advdb1993 发表于 2024-12-19 20:41
提到的这些耳放里面感觉没啥能推得好这耳机的

394開大後面增益,前面用低輸出的話就可以了……
发表于 2024-12-19 21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耳机俱乐部小黑 发表于 2024-12-19 20:20
大z1r想要给你的是,大概可以想象,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,解开领带,手捧加冰威士忌,走进书房,放个小野丽 ...

强调类似于vr式的个人世界沉浸感,vr式的虚拟真实
发表于 2024-12-19 21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creamy_wan 发表于 2024-12-19 21:39
394開大後面增益,前面用低輸出的話就可以了……

同时用e3dc和394,我感觉明显394是没推好的,e3dc推得还可以,e1dc很棒
发表于 2024-12-19 22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creamy_wan 于 2024-12-19 22:07 编辑
advdb1993 发表于 2024-12-19 21:55
同时用e3dc和394,我感觉明显394是没推好的,e3dc推得还可以,e1dc很棒

弟兄是否兩個增益都開大……

394前面的那個大增益只能用來推300ohm那些高阻的歐洲機,聲音比較粗獷,推動圈的話adx5000 都不太受得了……

394對那些6/70ohm的動圈比較難出效果,全放低增益的話手軟腳軟,扭高又粗聲……

我現在是把音源的電平壓低來讓394食後面的那個高增益,前面的無論如何都不會推大……

leaf的沒試過,沒錢沒機會,東京怕有5/6年沒land過……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| -注册-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|

耳机大家坛、www.erji.net、网站logo图形均为注册商标

gmt 8, 2025-9-2 23:41

powered by x3.2

© 2001-2013

返回列表
网站地图